当前观察:视频丨大型曲艺情景晚会《花繁新征程》首演

时间:2022-11-05 15:53:40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清脆的四川盘子和金钱板、神奇的三星堆文明、可爱的熊猫滑板车、风光秀丽的九曲黄河第一湾……11月4日晚,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创排演出的大型曲艺情景晚会《花繁新征程》在四川大剧院首演,看惯了曲艺小节目“轻骑兵”的朋友,在这场晚会上能看到曲艺“精兵强将”大部队,与众多科技元素融合闪耀舞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体演员谢幕

老中青川渝曲艺人集中献演,传承人文初心情怀

清音哈哈腔,四川盘子,评书贯口,金钱板说唱……传统四川曲艺绝活儿,让不少年轻观众在观演时发出阵阵惊叹声。一场综合性的大型曲艺情景晚会,也是一段生动的四川曲艺发展史。

本场晚会通过《回声》《蝶变》《新声》三个篇章,向观众演绎当代四川人的精神风貌、人文气质,生动展现四川曲艺守正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举措之一。演员阵容里不仅有沈伐、李伯清、张徐、叮当、矮冬瓜、胖姐等老一辈艺术家,还有吴瑕、胡郦珈、曾洁、曾恋、唐瑜蔓等省曲艺研究院骨干演员及大量青年演员。

李伯清(图左)与徒弟陈功(图右)

“前面的朋友、后面的朋友、中间的朋友、还有左边右边的朋友,大朋友小朋友各位老朋友大家好!”当晚,伴随着熟悉的招呼声,散打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登上四川大剧院舞台,搭档“90后”徒弟陈功,带来散打评书表演《我不落伍》。里面有两个时代的人的碰撞和对比,比如太古里打卡,年轻人喜欢漂染头发,“你们耍‘羊了个羊’,这是你们的时尚;我们老一代人觉得这个城市生态好,是我们认为的时尚。”李伯清认为,曲艺需要创新,需要吸收时代新气息,引起观众阵阵笑声和叫好。

当晚,80岁高龄的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沈伐也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创新版的方言诗朗诵,希望晚会演出能让更多观众喜欢上曲艺。《回声》篇章中,还有四川扬琴《明灯》、金钱板《竹板声声》、四川清音《照亮》等众多以“传承优秀传统艺术”为中心思想的作品。

沈伐

“两代曲艺人的接力表演也体现了这次晚会‘代际传承’的初衷。”表演结束后,牡丹奖表演奖得主、巴蜀笑星“叮当”张旭东用“激动”和“紧张”表达了此次演出的心情。他表示:“本次晚会除了有名家加入,也有很多年轻人崭露头角,这是一种‘枝繁叶茂’的表现,是多年来曲艺深深扎根、努力发展的结果。”

叮当

创新演绎社会新貌,酷炫舞台赋能传统曲艺

“创新”是本次晚会绕不开的话题。据晚会总导演毛军豪介绍,本次晚会有8个根据时代发展创设的全新节目,即使传统节目,也是根据篇章主题进行了重新编排,更符合现代舞台审美,没有主持人,以故事角色串起整台晚会。

第二篇章

创作于80年代的四川扬琴《凤求凰》本次就迎来了“蜕变”。据表演者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瑕介绍,四川扬琴是四川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之一,《凤求凰》则是四川扬琴的经典代表作,讲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其难度在于表演者要融入角色,让观众感知到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吴瑕表示,本次晚会结合现代舞台的声光电,巧妙地将作品本身的情绪外放,打开了曲艺传播展示的新方式。

《凤求凰》

《三星伴月》

《熊猫车灯》

《明灯》

曲艺人是文化人,在新时代也与文旅产业结合更紧密。在表演方式上,整台晚会还突破了传统曲艺的舞台演出形式。在四川车灯《熊猫车灯》中,5名游客在8只“大熊猫”的带领下,骑着滑板车“安逸走四川”。《九曲黄河第一湾》则通过四川盘子独有的艺术形式对黄河的四川流域进行了动人描绘。有意思的是,在四川清音《三星伴月》里,曲艺演员们化作金色文物,与屏幕上裸眼投影的文物遥遥呼应,配乐里还加入了西方大提琴,让曲目音乐表达更丰富。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院长沈军表示,本次晚会传统与时尚并融的探索,正是四川曲艺工作者守正创新的态度使然。接下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展演、惠民演出和宣传宣讲工作,把这台演出分散成小节目,带到基层巡演。

(图片由节目组授权提供)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