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巍:从文明互鉴角度拓宽三星堆文明认知的视野

时间:2022-10-29 19:47:47 来源: 川观新闻


(资料图片)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摄影 卢春阳

三星堆神似诸葛亮的青铜人头像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玉神面像、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古埃及的“宇宙树崇拜”、三星堆青铜太阳形器与荷鲁斯母亲伊西丝的象征物五芒星盘……在10月29日举行的“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长江学者、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霍巍通过一组“形似”文物的比较,引导大家思考作为古蜀文明代表的三星堆与中原文明以及广阔区域的其他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外文明产生交流影响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吸收某些外来文化的因素,也是可能的。”霍巍表示,尤其是古蜀地处交通要冲,后来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通”西域,开拓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

此次三星堆三、四、六、八号坑发掘出土的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表明坑中曾经存在过丝绸;显微观察发现三号坑、八号坑部分青铜器表面也有纺织品残留物,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充分证明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和利用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益州成都成为主要的丝绸产地,看来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

三星堆考古最大的特色,是出土了青铜面具、头像、各类人像或神像以及青铜神树等一批具有浓厚神秘色彩、造型夸张怪诞的器物群,“尽管我们迄今为止尚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地命名以及具体性质、功能的推断,但总体上可以认为其与神灵、祭祀、沟通天地这类介于‘人神之间’的行为活动有关。”霍巍认为,三星堆文物的这一特征,恰好与古史传说中颛顼帝“绝地天通”这类具有巫觋性质的原始宗教仪式相符。

结合《山海经》《楚辞》《国语》等文献资料,霍巍进一步解释称,正是在颛顼时代,结束了自古以来天地混沌、人神不分的局面,完成了人神之间的分离,“根据已故考古学家张光直的观点,从此,沟通天地人神则要仰仗巫祝和巫术,而在巫术仪式中所要借助的神秘力量则包括商周青铜器上的各种动物纹样、龟策、神山、神树等象征性器物。”霍巍认为,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与文献中关于原始宗教仪式的记载相符,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

围绕三星堆下一步考古研究工作,霍巍介绍称,在2022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上发布的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初步研究成果显示,祭祀区内8座坑的年代晚至殷墟文化第四期甚至西周早期,表明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国都城的年代下限也相应后延,至少到殷墟文化第四期某一时间古蜀国都城才从三星堆遗址迁离。但都城的废弃并不意味着此地立即就荒无人烟,相反还有少量等级较高人群仍然留在三星堆遗址并在原祭祀区内继续举行小规模的祭祀活动。

“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其实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霍巍表示。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