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视讯!江河上游看变迁·阿坝⑥丨增量增效 这里用无人机放牦牛

时间:2022-10-14 22:54:29 来源: 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 王鑫

10月14日,松潘县毛儿盖镇草原村的航空生态牧场,一群牦牛戴着智能项圈和耳标,悠然在草地上吃草、溜达。“当了一辈子牧民,没想到还能用无人机放牦牛。”草原村党支部书记娄巴感慨。

草原村地理位置特别,美特托河和鄂隆河从这里流入红原县境内,汇入黄河上游的支流白河。


(相关资料图)

作为松潘县唯一的纯牧区,放牧是草原村村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增加牦牛数量,就会造成草畜不平衡,破坏草原生态。如何解决草畜矛盾,还能保障牧民的收入?

“我们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牦牛先生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航空牧场三方合作协议,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共同推进生态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擦亮牦牛智慧养殖领域的‘生态招牌’。”毛儿盖镇组织委员仁青邓真说,“航空生态牧场”项目的核心是建设无人机智慧放牧科研实验基地,通过基站、项圈、耳标、拱门、无人机、地面站系统、天气预报系统、智慧放牧系统等设备与系统,来实现标准化的无人机智慧放牧养殖,并采用放养、圈养、补饲“三结合”的养殖模式。

仁青邓真透露,目前,已有1000亩的实验性智慧牧场投用,通过智慧养殖,积极推进毛儿盖镇畜牧业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以此实现畜牧产业减量提质,这样一来,牧民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态也护住了。

保护生态,靠技术也靠人。这几天,32岁的俄波王甲总要到草原村远牧点的生态防护带建设点,查看高山柳的生长情况。“今年6月,我们村种了8000多株高山柳。”

松潘县党员志愿者在川主寺镇植树种草。松潘县委组织部供图

为保护黄河上游的生态,毛儿盖镇与临近的红原县阿木乡和色地镇还建立联合党委,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就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等工作实现共建共享。仁青邓真说:“我们成立了马背摩托车宣讲队,通过宣讲来提高群众保护生态意识,并通过村规民约,将减畜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开展减畜工作,确保草畜平衡。”

松潘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巴桑介绍,松潘通过“流域联建、站点联动、乡村联手”的方式推动区域共建,松潘已构建起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行业治理、科学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今年内,4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松潘县黄河支流生态防护带建设2.6公里;建立“支部+群众监督”生态项目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全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18个。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