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大渡河变通途,水上“生命通道”已转运3000余人

时间:2022-09-12 20:48:41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9月12日,位于雅安市石棉县的大岗山水库码头,几辆海巡艇忙忙碌碌,排队把公路勘察专家、穿着迷彩服的救援人员送到上游公路无法到达的点位,又返回码头接下一拨人。


(资料图)

“9·5”泸定地震后,石棉境内公路多处断道,危急时刻,大渡河上搭建起水上“生命通道”,当天晚上就将重灾区王岗坪、草科乡的伤病员,经由这条水路及时转运出来。

水上“生命通道”是怎么打通的?四川在线记者采访到了一直在现场负责的雅安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张琦。

星夜转运,水上运输重伤病员

5日17时许,张琦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从石棉县城到王岗坪乡的省道217线受损严重,短期内难以打通,需要调用船只,从大渡河深入震区救援。

他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当即启程,前往汉源库区调运海巡艇和船员,又紧急赶往石棉。当晚22时许,当赶到道路抢通队伍遇阻的龙头石水库临时码头处时,已有不少救援人员在此集结。

“马上下水!”张琦立马组织4艘船只编队。22时10分,穿着橙色衣服的消防队员登上第一艘下水的船。船启动了,可这段大渡河水域并未常年通航,没有航行夜标等指示标记,夜幕之下,难以辨别方向,船不是往上游,而是往对岸驶去。

“错了!快回来!”岸上的人摇晃着手电筒,大声呼喊。“这样不得行,不安全!”急中生智,张琦从在场人员中,征集到几名熟悉环境的当地人,站在船头,用手电筒照明兼瞭望。就这样,临时“向导”带路,水上救援通道打通了!

几艘海巡艇轮番作业,把救援人员送进去,又把受灾群众运出来。第一批运出来的是重伤病员,用担架抬着。紧接着,更多的伤病员被运出来,有的被背出来,有的被几人搀扶着,一直忙到6日凌晨5时许,船员们才停歇了会,打个盹。

此时的张琦却睡不着。4艘海巡艇不少,但容量有限,一次只能转运10来人,怎么样才能提高效率呢?熟悉这片水域的张琦,想到了采砂船。第二天早上7点不到,他就联系上龙头石水库附近的一位采砂船船主,询问船只状况。“可以开!”听说参与抗震救援,船主二话不说,就开着船来了。

这艘载重量300多吨的船一来,水上救援通道的容量立时大增,一次性可转运上百人,从外地运抵的棉被、食品、医用物资等救援物资,也通过采砂船一箱箱地运到震区。

大坝吊船,打通库区救援通道

6日下午,省交通运输厅传来紧急任务:在建泸石高速公路有50余名施工人员被困,希望能将水上救援通道往上延伸,进入甘孜州得妥镇境内救援。

通过龙头石水库的上游大岗山水库,就能抵达得妥,但进入大岗山水库库区,要翻越200多米的高坝。在现场指挥抢险的张琦,变身为协调员。从泸石公司附近项目部调运来长臂吊车,又协调电站,让吊车开上大坝,将紧急调运来的2艘冲锋舟,用吊车吊到水库里。

进入库区后,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漂浮物,地震后,两边山体上滑落的木头、树枝、草堆等,漂浮在水面上,冲锋舟行进极其困难。为了避免撞上大树,冲锋舟速度不能太快,张琦和船上的人员也不停地将漂浮物拨到一旁,边前行,边腾出一条通道。就这样,直到晚上20时许,才抵达得妥。

7日早上,冲锋舟进入施工人员围困点,将大家全部安全转移。回到大岗山水库码头处时,只见昨天放吊冲锋舟的大坝也“火”了,很多前来救援的社会力量,采取同样的方式,让救援船只进入库区,深入震区展开救援。

大渡河上,一艘艘船舶来来往往,为被困群众送去希望。张琦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按照抢险救灾工作安排,9月5日以来,在这条水上“生命通道”上,由他经手出动的救援船舶有13艘,昼夜累计运输超250趟次,运送救援人员3000余人,转运伤员和被困人员500余人,运送帐篷、棉被、行军床等救灾物资约6000余件。

受访者供图

标签: 生命通道

相关文章

晚高峰30分钟护航30公里 警医联动为病危产妇开辟生命通道

前不久的一次晚高峰,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门口出发的一台警车和一台救护车,上演了这样一场30公里3...

来源:2022.03.20

每日热点:直击丨打通进入震中的最短“生命通道”③:通了!这条路满布伤痕,但通行无阻

通了!9月6日16时,从建设一线传来好消息,省道434线磨西至金光段全部打通,这意味着,进入震中磨西的最...

来源:2022.09.06

每日热闻!C视频|挺进!30秒直击“水陆空”搭起“生命通道”

水、陆、空多方驰援,搭起生命通道,30秒视频回顾这些瞬间

来源:2022.09.08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