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看:特写|徒步35公里,突前小组救出8旬老人

时间:2022-09-07 05:47:31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9月6日14时,一通卫星电话让德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王蕾环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线救援力量传来喜讯:被困泸定县得妥镇天池山村的8旬老人已经得到临时救治,正准备转移运往安全地带。另外2名工人也已自行脱困。

受地震影响,通往天池山村的道路受阻,有群众被困。当日早上5时起,一支由甘孜和德阳救援力量组成的16人突击小组徒步挺进天池山村,对全村逐户进行摸排,确保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处,并将被困的8旬老人转移下山,来回走了约35公里。

撤离后,村民发现还有人没下来

王蕾环告诉记者,9月5日18时,德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到达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驻地开展救援。一名从天池山村自行撤离下来的群众告诉救援队伍,村里受了灾,不确定是否有人被困。支队第一时间将这一信息传到总队前线指挥部。指挥部决定,由德阳消防前往天池山村开展排查救援。

夜幕降临,救援队伍从南头村出发没走多远,道路就中断了。“震后巨大的落石已将前往天池山村的道路完全堵死,大家只好退回南头村。”王蕾环告诉记者。当晚,已经撤离到山下的村民自行组织排查发现,一位8旬老人联系不到。很快,又有新消息传来,2名到天池山村游玩的工人也联系不上。

随后,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德阳消防的一架无人机从桥对面的南头村起飞,试图通过灯光和喊话与被困3人取得联系。幸运的是,起飞的无人机很快就有了回应。“从无人机反馈回来的画面,我们发现了3名被困人员,2名工人无大碍,但老人腿部受伤。”王蕾环介绍。

紧急救援,无人机同步起飞

9月6日7时,一支由甘孜和德阳救援力量组成的16人突击小组在南头村集结完成。

检查装备,整装出发。过桥后,救援队伍发现,原本狭窄的村道已经完全看不到原本的样子,巨大的滚石横在道路中间。在队伍行进的过程中,山上不时有碎石滚下。

在队伍行进的途中,河对岸的南头村,后置救援力量安排专人值守的无人机也同步起飞。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队伍行进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8时45分,搜救队员们发现了一条平时村民们干农活时走的便道,正当欣喜之时,结果拐个弯又被巨大的石块挡住了去路。救援队员们只得重新返回寻找新路。

10时45分,在行进近3个小时后,救援队伍终于找到被困的老人。年过8旬的老人由于失明,在震后撤离过程中背部和双腿又不同程度受伤。

由于受伤无法动弹,老人已超过20个小时没有进食,消防救援人员赶紧将随身携带的面包和水送到老人手里,又安排同行医务人员对老人进行简单救治。

“你们两人在这里看着老人,剩余人分成三组搜救另外2人。”突击小组负责人贾广超现场进行分工。

一个小时过去了,队伍挨家挨户进行了搜救,也没发现2名被困工人。搜救队伍将这一情况进行了汇报。

随后,南头村的无人机再次起飞。2架无人机对天池山村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搜索后,依旧没发现2名工人的身影。就在这个时候,前线指挥部传来消息,有2名被困人员今日自行从天池山村撤离了下来,确定无大碍后已经自行离去,经当地群众确认是昨日到天池山村的2名工人。

加速转移,两支救援队伍“相向奔赴”

从南头村到天池山村,翻山越岭徒步距离单边超过12公里,再加上绕路和入户搜救排查,很多队员在找到老人前就已经走了超过20公里,早已精疲力竭。

顾不及休息,转移老人的工作正式开始。消防队员先将老人固定在多功能担架上,后组织4人一组轮流抬着老人向山下走去。

“不行!这样太慢了!”很快,王蕾环现场做出个决定,另外组织一支队伍由南头村向天池山村出发,待两支队伍相遇后,大家“交班”,快速将老人转移到山下。同时,安排救护车辆在南头村等候,确保老人一下山便可以送往医疗机构。

13时40分,一支6人队伍从南头村出发“双向奔赴”。

14时25分左右,正当转运队伍进行换人时,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上滚落而下,随后,小落石不断,把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在南头村负责无人机操作的德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专业干部张文刚好记录下了小滚石不断落下的画面。“石头打着树木滚下来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吓人!”张文感慨。

稳一稳,再继续。历经艰险,18时,救援队伍终于抬着老人到达南头村,医务人员将老人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