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11次加印即将推出精装版 杜阳林携长篇《惊蛰》亮相“黄山书会”

时间:2022-08-29 18:34:13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可以文化提供

出版一年、加印11次、持续登上各大畅销书榜——这是四川作家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创下的佳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7日,在安徽合肥“黄山书会”的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文学评论家何向阳,出版人曹元勇与杜阳林一起,亮相“长篇小说《惊蛰》热销一周年分享会”,围绕这部话题性畅销作品的精神内核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精彩的对谈,并公布了11次加印的《惊蛰》将于近日推出“出版一周年精装纪念版”的消息。

杜阳林

据了解,长篇小说《惊蛰》自2021年7月底出版以来,不仅获得李敬泽、阿来、徐则臣等作家的推荐,而且持续登上当当、京东、豆瓣等平台“原创文学”“当代小说”等销售排行榜的前列,先后入选“阅文·探照灯好书榜”“‘深港书评’好书榜2021年度十大小说榜”等榜单,获选“第十届春风悦读榜春风白银奖提名”“2021年度‘浙版传媒好书’”,杜阳林获选第八届当当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作家榜”前六。

《惊蛰》讲述了一位坚韧的农村少年成长经历的小说,延续并推进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对乡村青年“奋斗改变命运”这一主题的书写,是一部关于乡村命运变迁的沉重史诗。这本小说出版后,不仅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也通过中学校园举行的讲座和分享会的形式,获得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分享会上,何向阳表示:“关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作品有很多,比如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这些作品都是集中写主人公的青年时代,写一名知识青年到乡村去,他对乡村的体验。路遥写的也是从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们都不是从少年写起的。而《惊蛰》是从一个成年人的少年视角讲述,反映主人公从4岁到14岁的成长经历,这个少年的成长经历跟时代的发展、乡土人群慢慢苏醒的过程是叠映的,它的价值便在这里。”

何向阳也肯定了《惊蛰》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她说:“如果你的家里有儿童和少年,应该读一读这部书,了解一个母亲是怎样使她的孩子变得优秀的。这个优秀不只是说考上大学,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而是培养一个孩子获得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惊蛰》的出版人曹元勇眼中,杜阳林“表现得好像不太善于言谈,其实并不是不善于言谈,而是一个非常沉稳和内敛的人。”曹元勇形容杜阳林就是其笔下的那个“孤勇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写出了那一代人遭受的各种磨炼,阅读《惊蛰》唤醒了“这个年龄的人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对经历过的逆境和困难的记忆。”

杜阳林讲述了他的创作历程,这本小说,在他心里酝酿了很久。他成为一位媒体工作者时,就有了这个愿望。但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写好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哪里。最终,他找到了,“塑造《惊蜇》主人公凌云青的生活经历不是为了塑造他的悲苦。关键是要写出这个少年,他是怎么面对困难、怎么面对生活带给他的伤害的。他不断用进取的心态、用自我调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困难和伤害,同时他也能感受生活中人性的微光在照耀着他。”

杜阳林表示,“我希望用真实的书写,给当今的年轻人一点启示和生活的力量,这就是我创作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并不一定有多大,而是说它能不能带给我们一些生活的力量——那种寻求生活奋进的力量,这也是我写这本小说的目的和初衷。”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