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追忆叶瑞琨:创作不是他的工作,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时间:2022-04-26 18:15:13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4月26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成都宽窄巷子附近的一个小区,祭拜著名画家叶瑞琨。25日晚7时13分,成都画院专职画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画院原副院长叶瑞琨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叶瑞琨(1954-2022)

小区距离成都画院只有500米左右。叶老的灵堂就设在小区花园里,竹木环绕,环境清幽。祭拜的人陆续前来,在叶老遗像前或跪拜、或鞠躬,再献上一束菊花寄托哀思。

叶瑞琨作品《古道夕照》

在灵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上一排八罐可乐,首尾两罐分别贴着一颗爱心,中间是六个大字“叶老我们爱您”。一旁的叶瑞琨的儿子叶佑行说,父亲生前爱喝可乐,甚至在病重住院期间,还忍不住背着医生,偷喝了一小口。晚辈们希望用这种轻松的方式,怀念叶老,送他最后一程。

灵堂内的可乐,上面贴有文字“叶老我们爱您”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乐观、风趣,还体现在叶瑞琨生命最后阶段的创作中。他的侄子陈振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叶瑞琨一生最后一件作品:那是一幅铅笔速写,画面内容是一个便携式小便器,一旁的落款写着“小容器,大容量,我的朋友”。

铅笔速写“小容器,大容量,我的朋友”,叶瑞琨生前最后一件作品

这幅速写,画面线条断断续续,字迹也颤颤巍巍。陈振说,叶老当时已经无法下地行走,转院时需要旁人抱着上下车。躺在病床上,可以入眼的景象十分有限,他便照着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随手画下。

叶瑞琨近照

这也是叶瑞琨一生笔耕不辍的真实写照。即使是十多年前确诊癌症后,他的创作步伐也未曾因此停歇。在成都画院拟定的讣告中,叶老“坚强乐观,勤于耕耘,不惧疾病,坚持创作,为艺术献出了毕生精力”。

叶瑞琨作品《闲话桑麻长》

对此,叶瑞琨的妻子钟薇最有发言权。“对他来说,创作不是工作,而是一种爱,是生命的一部分。”

叶瑞琨作品《周敦颐诗意》

据她回忆,叶老大约每四周做一次治疗,随后的一个星期往往会出现恶心、乏力、厌食等症状。即使这样,他仍坚持每天早晨7点左右起床练习书法,整个上午都在画室创作。“画卷经常合上又打开,这里添一笔,那里改一下,用他的话说,要‘一张张收拾好’。这一时期的大画也不少,直到现在,还有好些没完成的作品。”

叶瑞琨作品

钟薇说,这也源于叶瑞琨的信念:保持自己的尊严,不愿因为自己的病情,而被他人另眼相待。

叶瑞琨作品

叶瑞琨享年68岁,在大家看来,走得太早。“如果再多几年,他的艺术可能会达到不一样的高度。”钟薇说。

叶瑞琨作品

陈振的遗憾则在于,叶瑞琨的艺术影响力主要限于业内。“希望未来有机会做一次全面的生平创作展,让更多普通人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2014年,叶瑞琨在成都画院为孩子们讲解怎样选择毛笔

与此同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也发文表示哀悼:

2022年4月25日19时13分,本学会常务副会长

叶瑞琨先生仙逝

惊闻恶讯,同道涕零。旧怀惟顾,念之怆凄。谦谦叶君,玉德同名。博而不繁,和而能峻。轻于布言,然诺唯信。进退可限,度量难钧。念兹在兹,千山游历。孜孜矻矻,丹青沉迷。展玩不倦,明人小令。时或放浪,陈书辍笔。雀战就闲,笑噱朋聚。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画展“开门”, 谶或已行。英年殂崩,尚望古稀。走观遗翰,“烟火抚琴”。生荣死哀,视凶若吉。存亡转瞬,永安幽冥。长宙广宇,天路何极?今致薄奠,公其尚飨!

部分图片由成都画院、四川省中国画学会提供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