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丨累中有甜 四川医护“守沪”二三事

时间:2022-04-15 22:57:40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4月3日晚,一支由204人组成的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抵沪。此后,他们奋战在解码医学检验所、金域实验室、迪安医学检验所、达安医学检验所等4家上海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短短10天协助上海完成42.8874万管核酸检测工作。

他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泸州、绵阳、南充、广安、雅安等11个地市医疗机构。

4月14日晚,四川在线记者连线多名队员,听听他们“守沪”的二三事。

保量保质

设“三重提醒”让交班“件件有回音” 细化流程做到“管管可溯源”

短短10天,四川医护人员已协助上海完成42.8874万管核酸检测工作。而记者采访多名核酸检测人员发现,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不仅保障核酸检测量的增加,也在协助当地优化核酸检测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在上海迪安医学检验所新设立的观海路方舱实验室里,华西医院、广元队、南充队、雅安队一共4支四川医疗力量在支持。“刚来时,我们交班时就发现,前一个班次的队员会给后一个班次的队员口头说明‘待完成事项’和‘已完成事项’,但核酸检测样本太多,后一个班次的队员难免忘记一两件待办事项 。”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员、雅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李玲说。

李玲正在实验室内工作。(受访者供图)

为避免交班不完全,李玲和华西医院、南充队、广元队三支医疗力量的队长共同讨论后,优化交班制度。“我们交班时设下三重提醒,便于信息溯源:前一个班次队员和后一个班次队员的口头交班;前一个班次的队长和后一个班次队长通过微信或手写形式交班,队长要总体监督待办事项是否完成、核对已完成核酸检测数据是否准确等;后一个班次队长给后一个班次队员再次提醒交代,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

李玲还补充道,除了“三重提醒”外,她们会在交班完成后,在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样本扩增区3个主检测功能区,每个区各留1个人多留一段时间,协助下一班次的队员尽快梳理遗留工作,方便顺利开展下一班次工作。

在上海解码医学检验所移动气膜实验舱内,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员、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医生蒋文强为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加强与当地实验室人员的配合,提出由上海解码医学检验所负责人于工作日前一日,将样本数量、样本送达时间以及当地工作人员岗位安排以表格形式呈现,他再根据对方需求,合理分配本队岗位人员并细化岗位职责。

蒋文强工作照。(李婉怡/摄)

“我们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80多人来到移动气膜实验舱后,细化了工作流程,给每一批核酸检测管附加一张类似‘身份证’的流程单。”蒋文强表示,流程单上记录了每一根核酸检测管的编号,输入编号,就可追溯到具体的核酸检测管,并清楚每一步操作人员是谁,有效规避检测过程中的失误,也能高效溯源有问题的核酸检测管。

累中有甜

最长工作时间超12小时 休息时设“气氛组”为队员解压

李玲说,她所在的方舱实验室目前实行“三班倒”——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再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我们所在的方舱实验室很小,只能容纳几个人,像在样本扩增区,个子高的医生在使用架子最下面的一排扩增仪器时,经常半蹲着干活,时间久了,经常会腰酸背痛。”李玲还表示,她发现队内有个男医生工作强度相对大,有一次想给他调班次。“他还不肯,说他还顶得住,非要我先调整女医生的班次。”

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来上海后,有的队员的最长工作时间已超过12小时。

忙累之后,偶尔也需一丝甜。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员、南充市疾控中心熊缘,是这次南充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长,她想的办法是设气氛组。“这次来上海,明确要求不能串门,大家平时忙完就待在住所里,说实在,久了,多少会有些焦虑。”熊缘说,考虑到队员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她在队内设质量管理组、物资分配组、宣传组等,还选了几个性格特别开朗的老师,设“气氛组”,在大家忙完后,分享一些笑话、表情包,带动组内气氛,调解队员情绪。

熊缘正在工作。(胡康/摄)

熊缘明显感觉到,设气氛组后不久,队员们更团结了。“一开始慢热点的老师们,现在也逐渐加入话题,大家畅所欲言,就像一家人,这也更利于在工作中高效配合。”

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卫健委还专门成立人员保障组,帮四川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员排忧解难。 李玲也表示,她所在的雅安市人民医院,也每天在关心队员们的心理情况和家庭情况。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