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壹度丨保障粮食安全 为何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

时间:2022-03-03 17:28:25 来源: 川观新闻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王成栋

不到一小时,就征集到十多名代表联名。3月2日下午,捏着手里的签名建议稿,全国人大代表、广元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君感慨,自己没有料到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会成为热门话题。

无独有偶,不少基层代表也在各自的建议中提及,应该综合施策,确保粮食产量更上一层楼。

粮食安全为何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看大局:

助力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中央有部署、四川有需要

“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个信号非常明确!”代表委员们表示,之所以重点关注粮食安全,因为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粮食是重要领域。同时,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摆放在重要位置,并先后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等硬举措。特别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粮食安全明确为今年“三农”工作首要底线任务。

不只有明确的信号,还有更精确的任务。

“任务和要求非常具体。”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吴小怡介绍,从2020年开始,中央就开始下达各省粮食稳产增产任务。以今年为例,确保粮食产量710亿斤以上和新增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四川的“硬任务”。

除了中央部署,还有四川省情实际。

代表委员看来,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口粮、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粮食。此外,四川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和确保口粮自给,是四川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

“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不仅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连基本的稳定都难以保证。”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过去两年多的经验表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而扎紧“米袋子”是重中之重。

找难点:

挣钱难、找地难,粮食稳产增产面临“两道坎”

“种粮基本不赚钱,甚至可能要亏本。”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罗朝运说,代表委员们之所以热议粮食安全话题,另一个原因是推动粮食稳产增产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代表和委员们看来,就当前而言,最主要的挑战是成本上升过快和找地难。

“今年种子和化肥都在涨。”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净土阿坝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经理王安兰说,此前的调研显示,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今年大春,全省化肥和种子价格纷纷上涨40%左右。

这进一步挤压了种粮农户的利润空间,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利润一下就被吃光了。”罗朝运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价格,每亩水稻种植成本较去年上涨一百元左右。但是,去年齐乐镇一带每亩水稻利润也只有百元上下,“很多人说,种粮就剩下赚吆喝了。”

但即便是有利润,也很难找到地块种粮。李君说,经过多年种植结构调整,岫云村的耕地多数已种上了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粮食扩种的难度极大。

感觉到“难度大”的,不只是李君。不少基层代表委员反映,在粮食稳产增产任务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找地”是当前春耕的重中之重。

“谷非地不生,没有地不可能种出来粮食。但耕地用途管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 吴德坦言,从此前的摸底来看,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着耕地“非粮化”乃至“非农化”现象。

谋出路:

让补贴更有力、更精准,还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如何破解种粮效益不高并筑牢耕地红线?

首先,补贴要精准。“从我们在基层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是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了。”李君说,精准应该体现在补贴对市场的真实反应上,以及补贴的环节领域拓展上、补贴对象的聚焦上。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吴小怡。她说,种粮补贴应该要根据当年农资涨跌情况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年种粮成本变化,而将补贴向农资生产和粮食购销领域延伸以压低种粮成本,并进一步向实际种粮农户补贴,让政策红包更加名副其实。

其次,还要实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有良田,还要粮用。这个良田,就是保障粮食作物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吴德说,四川地形崎岖且存在资源季节性区域性分布不均衡。因此,吴德建议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让更多的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

粮用,则要靠综合施策。

抓手要硬。“当头炮”应该变“耕地红线”为真正的“高压线”。具体来说,在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之外,还要强化立法和执法,让“长牙齿”的举措贯穿到耕地保护的各个环节。

指挥棒要准。“考核要更加向粮食生产倾斜。”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任晓春介绍,去年已正式实施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和正在提请省人大审议的《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等,正在尝试从法制层面为“多产粮食”保驾护航。

“还得有新技术。”全国人大代表、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王永兰介绍,当地请来了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果园套种技术,在不改变既有农业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为1000亩大春粮食作物扩种找到了地块。

标签: 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