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得住”到“能致富”,今年四川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这样抓

时间:2022-01-24 22:38:05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1月24日,四川省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视频调度会。今年四川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还存在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的工作重心又有哪些呢?

看挑战:

“稳得住”基础不够牢固,离“能致富”还有差距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

记者在会上获悉,去年我省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有力实现转产就业、社会保障“双百”目标,为长江“十年禁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看到成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水平,仍然是我省亟需推动解决的问题。

如何确保广大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川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我省退捕渔民转产就业12844人,初步实现了“退得出”的目标。但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交织,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当前“稳得住”基础不够牢固,离“能致富”还有差距。

据调查,我省退捕渔民中,有培训意愿的人数占比还不到4成,灵活就业人数接近3成,多数劳动技能较为单一,上岸后就业质量不高,抗失业风险的能力较低,容易造成就业不稳的情况。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卿足平表示,提高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水平,是亟需推动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落实力度,坚决防止退捕渔民返贫,保证退捕渔民长远生计。

看思路:

多举措稳定转产就业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022年,是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顶得住”的中期关键节点。工作如何部署?

夯实社会保障是基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标准高于城乡居民保险的,因此提高退捕渔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可以有效提高退捕渔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但是,截至去年底,我省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572人、占比34%,仅比全国统计数多2个百分点。

卿足平表示,要科学、积极地引导鼓励退捕渔民尽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宣传可选择保险类型、缴费档次、补贴比例、到龄可领取养老金额度等渔民最为关心的内容,提高退捕渔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转产就业抓好了、质量提高了,退捕渔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就更加有了奔头和盼头。”四川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增强退捕渔民“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举措。

其实,我省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了较好的经验。如巴中市的“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社+扶贫基地(车间)+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先后帮助153名退捕渔民实现自主创业、带动301名退捕渔民就业。在宜宾,当地建设渔政协助巡护队伍过程中,吸纳退捕渔民75人,成为巡护队伍的重要力量。资阳市则探索出了“3(种植、养殖、零工)+公益性岗位”创收模式,帮助53名退捕渔民足不出村实现就业。

看保障:

守住守好“两条底线”,巩固禁渔成果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不发生局部规模性非法捕捞,是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两条底线”,我省如何守住守好?

由于种种特殊原因,各地退捕渔民中也有一部分不能顺利转产就业,生计面临困难。如何关注这些弱势群体?

目前,我省已将139名低保边缘退捕渔民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对遭遇特殊重大困难的退捕渔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金额,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兜底线”的作用。

四川省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把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由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统一管理跟进。接下来,我省还要进一步摸清底数,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在巩固禁渔成果方面,去年我省积极开展两个“打非”“渔政亮剑”“护渔百日”等执法行动,全省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涉渔违法违规案件4650件,破获涉渔刑事案件839件,打掉非法捕捞团伙77个,全面遏制了局部规模性非法捕捞的出现。

今年,我省将全力推进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打造省市县三级贯通、覆盖禁捕重点水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到岗率,加快配备一批渔政艇、无人机、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等基础装备,尽快形成与长江大保护和禁捕新形势新需求相适应的渔政执法力量。

标签: 渔民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