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 看四川应急2021年“印记”

时间:2021-12-29 13:51:29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12月23日16时,省气象台发布强降温蓝色预警。

几乎同时,省应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强降温天气过程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1小时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专项工作组从成都出发赴重点市(州)开展督导调研。

“工作常态,有条不紊。”出发前,省应急管理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常态,所言非虚。汛情、地震、泥石流、低温冰冻……都是四川应急2021年可寻的“印记”。岁末之际,记者从3个维度进行还原。

如何防患于未然?

将高科技手段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今年,四川将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为履行核心职能提供坚实保障。”年初之时的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应急管理厅党组如此安排部署。

如何把“防”字落到实处?2021年,四川编制完善县域层面自然灾害初期响应预案,并模拟建立数字模型、电子沙盘。据了解,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地貌结构复杂,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是打好应急管理战役的关键所在。

记者了解到,2021年,四川通过在自然灾害易发区选取典型重点城镇和隐患点,开展灾害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相继制定重特大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拿预案编制来说,我们坚持‘清单化、流程化、实战化’。”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已基于实际陆续开展“一城一案”“一点一案”试点。

在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最新一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一期报告都结合季节特点、气候特征,对主要致灾因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评估。”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说,“针对性防范措施还供地方参考。”

细微之处见成效。今年,省应急管理厅主动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地震等部门合作,针对汛期、防火期等重要时段,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办公室专班、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专班等专班,加强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研判,围绕重点地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开展重点城镇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抵御重大灾害的能力。

“监测即报系统等预警手段在防汛、地灾等领域还有拓展空间。”省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将继续加强应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推动高分卫星、北斗导航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将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在汶川县举行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现场

如何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效率?

打造一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队伍

“所有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演练的举行,都是为了能够在与灾难中的对抗中与时间赛跑,从而打赢这场生命的保卫战。”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何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效率?——提升基层应急系统队伍能力是关键。

“雨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吗?我所在的位置是大兴街道前进村,周边发现有大量房屋倒塌,人员被埋……”5月14日5时25分,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的7.5级地震模拟演练现场,灾情速报员王文辉精准完成汇报。那是一场百分百还原真实现场的演练,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规格空前。

5月14日,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7.5级地震模拟演练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

接到灾情信息后,省应急管理厅立即响应,并向省委、省政府上报灾情信息。5时55分,省委省政府宣布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一时间,全国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向震区聚集,一场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抗震应急的战斗在雅安全面打响。

5月14日,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7.5级地震模拟演练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四川加快构筑应急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应急队伍是关键。

演练成果很快得到检验——9月16日4时33分,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立即视频连线调度泸州市、泸县及周边市(州)区县。30分钟内,四川省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多支应急救援力量集结,奔赴灾区。1小时后,四川省抗震救灾现场联合指挥部成立,指导开展抢险救援各项工作……

“调度有序,协同作战。四川应急系统的地震灾害救援机制经受住了考验。”前来支援的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如此评价。

“今年以来,四川规范调度各类救援力量,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系列灾害事故。”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主任田涛介绍,“9·16”泸县6.0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省市县三级各类救援力量3800余人快速集结、科学救援。“9·25”雅安市天全县山洪泥石流灾害,全省应急系统出动超千人全力搜救失联人员;面对16轮强降雨过程,四川成功处置渠江、嘉陵江“跑船”等险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今年,四川针对“7·9”洪涝地质灾害和“9·16”泸县地震分别启动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中省预拨救灾资金3亿元,及时调拨帐篷、凉被、棉被、折叠床等3.5万床(顶)救助受灾群众。推动出台做好泸县地震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住房恢复重建,明确省级补助标准。积极争取国家冬春救助资金物资,全省安排棉被、棉大衣等御寒物资29.9万套,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如何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线上线下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00多场

“听了专业人员讲解示范,才搞懂心肺复苏技巧”“我以为用灭火器对着火直接喷就行,原来要对准火焰根部才正确”……12月9日,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宣教活动在南充市仪陇县德园广场举行,吸引群众围观。

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四川围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减灾兴川文化月”活动,全省各地陆续推出丰富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截至12月中旬,全省线上线下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00多场。

10月25日-28日,省安办督查组第三组在达州市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省级专项检查督导

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结合“第五届减灾兴川文化月”活动,四川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在全省21个市州推行“四川同屏”,利用21个市(州)城市人流集中地的大屏幕,播放应急科普主题宣传片,让防灾减灾意识入脑入心。

创新宣传方式,深化宣传活动,全省以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契机,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自贡举行的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宣教活动中,消防员现场讲解灭火器使用常识,家庭用电安全排查等防灾减灾小游戏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参加。

“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强化基础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让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标签: 维度 印记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