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鲁奖获得者娜夜:如果古典诗词翻译得好,李白和杜甫会有更持久的意义|聚焦成都国际诗歌周㉚

时间:2021-12-19 22:42:26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吴梦琳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他们就像唐诗里的两座“珠穆朗玛峰”,千年以来,是人们广为推崇和敬仰的传奇人物。

12月19日下午,“世界时间上的李白与杜甫——2021成都国际诗歌周主题访谈”在成都举行。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娜夜、林雪,诗歌评论家、河南大学教授耿占春,与诗人西渡、尚仲敏、人邻、宋尾、毛子、喻言、刘波、童光辉等齐聚一探,畅谈“世界时间上的李白与杜甫”。

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娜夜表示,“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李白,他的诗意象豪迈,有很多非常高远的东西。但是经过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我感觉自己越来越靠近杜甫,读杜甫的作品反而比李白多。”娜夜认为,李白与杜甫是把浪漫和现实做到极致的诗人。“有些诗歌需要经过时光的检验。李白与杜甫的作品能够留下来,并且与当下产生共鸣,是经过时光检验的。比如美国诗人庞德、垮掉派诗人施耐德,他们的诗中都能看到中国诗歌意向对他们的影响。”

娜夜

“我比较喜欢杜甫到草堂之后的作品,从那时开始,杜甫摆脱了早期那种苦难的诗人形象,他的诗歌开始变得欢乐起来、开始关注邻里人情。”娜夜表示,“一个时代的诗人的作品要留下来,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和检验的。古典诗词因为翻译原因,被国外诗人借鉴时不会很成功。白话诗的翻译都不尽如人意,可想而知古典诗词。如果能翻译得更好,我相信李白和杜甫在这个星球上会有更持久的意义。”

标签: 会有 获得者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