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 | 演了近400场的舞剧《孔子》,是怎样“为人民起舞”的?

时间:2021-12-19 12:13:07 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12月17日、18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孔子》在成都演出门票售罄。不过特别的是,这次演出剧组开放观众探班,30位观众走进剧院,真实看到演员在开演前的准备工作,了解舞剧背后的故事。

首先观众们熟悉的是演员们的日常,“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助理刘彬为观众讲解了舞剧演员们的日常练功的情况。舞蹈演员们每到一个地方巡演都会进行基本功训练,根据演员们的现场状态进行调整,保证舞团的演出效果。

“中国文化名片”的大型历史舞剧《孔子》长约90分钟,讲述了孔子怀揣济世救民之心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展示了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修改《诗经》、撰写《春秋》、制礼作乐等情节。

自2013年首演以来,一直是舞蹈界炙手可热的“爆款”剧目,演出近400场。现场观众不禁好奇:“8年的时间,演了这么多场《孔子》的变化在哪里?”

刘彬解答,现在回过头看第一版的《孔子》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跟精炼的。剧团在8年时间中,对《孔子》不断修改、打磨,不断完善之前的想法、加入我们最新的理解和解读。无论是舞蹈、舞美、还是音乐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都是为了让《孔子》成为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经典作品。

现场交响乐版的《孔子》调动如此庞大的乐队,它们怎样舞蹈演员的配合,也成为不少观众关心的问题。刘彬解释,舞台艺术区别于电影,它每一场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虽然演了400多场,演员们还是会紧张,不可预判会发生什么,音乐也会存在变化,舞蹈演员和乐队老师的磨合是非常不容易的。为此,乐队成员会给舞蹈演员普及音乐知识,舞蹈演员给乐队成员反馈舞蹈知识,一遍一遍地磨合,每天十小时地练习,才有现在的演出效果。

(图片已由大剧院授权)

标签:

相关文章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